Powered by 人间道 @2025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死亡是一种转变,而非终结。为什么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呢?
人死后会发生什么?逝者会作为灵魂永生吗?亲人们会在天堂重聚吗?抑或个人的记忆、情感、思想、欲望、目标和偏好会随着大脑功能的停止,在死亡那一刻永远消失?
从神学到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都试图通过仔细研究不同的证据来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查阅宗教典籍、哲学思辨,近年来还研究人体解剖学和死亡生物学。但对大多数文化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如此深入的探究。尽管公认的科学证据否认了永生的可能性,但世界各地的人们似乎都倾向于认为死亡是一种转变,而非终点。
这种广泛存在、且为人类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中都有体现——最近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的关注。通过观察孩子们未经教导的直觉,我发现,与智力相比,我们关于永生的观念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感受和渴望的能力。
鉴于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这一最新发现值得关注,这些发现表明对永生的信仰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一些最早的有记录的证据显示,十万年前,在文明曙光出现之前,现代人类就故意在古代以色列的洞穴中用动物骨头和贝壳珠子陪葬死者。考古学家将古代的仪式性埋葬解释为对死者的一种关怀,这种关怀很可能超越了物质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当在我们的尼安德特人近亲中也发现有意埋葬的行为时,他们被认为是没有复杂象征思维的野蛮蠢货的刻板印象受到了质疑。因为对死者表现出这样的关怀,揭示了对社会群体成员的重视,以及即使在成员死后也能将其代表的认知能力。有意埋葬展现了一种同理心,这种同理心似乎是我们本质的一部分:当在其他物种中发现这种同理心时,我们不禁会觉得与它们有联系。
藉由梵之光——古典印度哲学思想如何照亮自我、意识与实在的本质之谜
52 阅读 2025-08-29
引人入胜,望速更新
精彩分享,感佩不已
创作不易,聊表心意
一路前行,再接再厉
吾本善良,乐于施助